春暖花开,广州的天气逐渐回暖,雨水渐多,气候以多风多湿为主,加之此时冬寒尚未完全褪尽,流感、过敏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多发。治未病专家提醒,中医养生当以避风防寒、温散寒湿为重点,日常饮食以平和食物为主。总体注意三大原则:避风寒,防春燥,养脾胃。
避风御寒慎防病
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成杰辉说,雨水时节正处初春,虽然气候从冬寒向春暖过渡,但仍处在调整阶段,冷空气仍较频繁。外出踏青活动,当注意不要减衣过早,爱美的女士可围上一条薄丝巾,优雅大方又能保护颈部免受风寒。初春乍暖乍寒,天气多变,老人家当慎防心脑血管意外,因此尤其应该注意保暖。
防潮除湿保安康
雨水之后天气转暖,也开始出现风干物燥的表现,人体容易出现口舌干燥,口唇干裂等现象。应该多吃新鲜蔬菜,补充体内水分;食物以平性为主,容易消化的应该多吃。
随着天气转暖,室内逐渐开始出现回潮现象,湿气加重的问题让人甚是懊恼。潮湿天气时,腰膝关节病、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,还有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。及时使用吸湿剂、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爽,或可利用空调或专门除湿器抽湿,以免家具霉变、衣物湿冷致病。家中食品防潮也不容忽视,食物尽量放入冰箱,干货注意密封保存,家中药品除密封外也可考虑加入安全的干燥剂。
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提醒,日常不要用太冷的水去洗脸、洗手、洗鼻调理鼻炎等。湿寒容易侵入关节,对一些年老体弱病人群,更容易导致关节炎。
少沾油腻胃肠轻
成杰辉说,雨水时节湿气渐重,若肥甘厚腻摄入过多,湿气内外交困容易滞伤脾胃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。如胃肠型感冒、消化不良、胃炎肠炎等容易发生。饭局多的朋友注意多吃蔬菜减少油腻,饭后零食不宜贪嘴,饱餐后可适当饮用大麦茶、橘普、花茶等消滞醒脾。次餐或次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,让消化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而恢复活力。
颜芳提醒,倒春寒还容易导致人体内脏郁热,所以不要吃太燥热的食物以免火上加油,郁热使人贪凉,喝凉茶、吃冷饮也会伤及腑脏脾胃,出现胃寒、胃凉、腹泻。总之,冷饮、寒凉蔬菜等性凉食物,辛辣、白酒等性热食物,都是要避免的。
“艾”护阳气祛寒湿
雨水时节“风、寒、湿”当道,所谓“寒从足下生”“湿性重浊”,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、温经通络,于此时用于防病保健最适合不过。可取艾叶50克加水3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,放凉至40℃~50℃泡脚,对容易外感、有关节疼痛的朋友非常合适。家中也可常备艾条,艾灸大椎、涌泉、足三里、神阙、关元等穴位,有健脾益气、护阳强身的功效。糖尿病患者注意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,艾灸时掌握好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,以免烫伤。
摩腹调脾助运化
雨水时节宅居家中,活动减少,食欲不佳,人们容易出现胃肠不适,简单的摩腹动作有健脾胃、助消化的作用,可帮助改善症状,男女老少都适合。具体方法:搓热双手,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,以脐为中心,用掌心沿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按摩36周,再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按摩36周,卧、立均可。建议饭后半小时、晨起或临睡前进行。摩腹动作简便易行,有助于防治胃肠疾病,可用于日常保健。
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(记者李栋)近日,在人民网《人民会客厅》两会特别版——《两会时刻》系列访谈栏目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...
发动机电脑激活二次空气系统,使其开始工作,并控制二次空气进气阀,然后通过压力驱动组合阀门开始工作。发动机起动后,经过滤清器的空气通过二次...
F22和F35都是美军装备的五代战机,在很多人的观点中,F22隐身性能好,还能超音速巡航,主要负责空战,因此是五代机中的高端,而F35则是打杂的,是负责...